模块介绍
宗教哲学与信仰问题
宗教哲学与信仰问题

       教学目标:宗教现象是人类最古老的精神现象,是人类对现实生活的超越模式,凝聚了人类精神和价值的最深层、最根本的部分,是人类文明其它层面得以发展变化的基础,它们至今仍然深深地影响和规范着人类的社会生活。
信仰和宗教哲学课程,以学术传播为主,以信仰自由和研究中立为原则,介绍宗教的现象和本质,具体宗教的起源和发展,认识宗教现象的历史文化和现实背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各种宗教现象; 帮助学生熟悉宗教和宗教学的经典作品;认识宗教和科学的关系,辨别宗教与迷信或邪教的差异,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介绍各大宗教的教义和道德伦理,激发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终极关怀的意识;促进学生服务社会的奉献意识,反思当今社会的价值和信仰体系缺失的困境,参与社会道德和人文精神的重建。 
       教学内容:
       ♦宗教学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路和宗教信仰的超越特性,阅读宗教学创立后不同时期代表人物如麦克斯·缪勒、弗雷泽、马林诺夫斯基;涂尔干、韦伯、伊利亚德、威廉·詹姆斯、佛洛伊德;贝格尔、格尔兹、坎特维尔·史密斯、等人的著作。
       ♦宗教的各种现象或要素:象征体系、崇拜或礼仪系统、经典和典籍、由此衍生的宗教文化、宗教道德、宗教经验和灵修;
       ♦宗教对人类生存基本问题的解答:苦难、罪、死亡、解脱或救赎之道;
       ♦宗教在当今社会的发展:新兴宗教、宗教和科学新关系、宗教对话等。
       教学方法:
       ♦以宗教学的经典著作为基础,结合不同的宗教研究方法,带动世界宗教的历史、教义、礼仪、经典和伦理教化的特点介绍; 
       ♦适当进行宗教场所考察活动;
       ♦采用图片、短片演示等各种艺术手段展示宗教现象。
       ♦讨论课和教师讲授相结合。选课同学将由助教按一定比例分成不同小组,小组讨论的重要观念将由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分享。

Copyright © 2015 复旦大学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核心课程办公室   |  邮箱:fdge@fudan.edu.cn

微信平台
@通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