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讨论内容
在讨论话题确定后,我对讨论话题做出了理解与拆分,将其分为苏格拉底之死与雅典政治制度性质两部分。在讨论课前,我先对“苏格拉底之死”的起因、经过、影响等进行了资料收集与思考。在课上讨论中,同学们对于“苏格拉底之死”这一事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些同学认为苏格拉底之死不仅仅是五百人的法官与起诉人导致的,同时也是城邦神学与社会伦理共同压迫下的结果,也有同学认为苏格拉底之死是一位哲学家的殉道。接下来,同学们在课上还对民主与暴政的含义做出了自己的定义,并依据这些定义,对雅典的政治制度性质进行了评价。有些同学认为,多数人行使的无限权力即是暴政,因此雅典政治制度是形式上徒有其表的民主和实质性的暴政。
对于“苏格拉底之死”,我认为是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苏格拉底被控处死,是雅典寡头制和民主制长期严酷斗争中的一个事件。在苏格拉底被控告的时期,雅典的民主政治刚刚获得了恢复。在此之前,雅典长时间处于寡头统治之下,原有的民主政治被极大地打击与破坏了。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雅典的民主派必将想尽一切办法打击和清除可能影响雅典民主政治的不稳定因素。而苏格拉底的好友及学生中的很多人都与雅典之前的寡头政治存在联系,由于担忧苏格拉底可能会倾向寡头政治而损害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派将苏格拉底控告上了议事会,期望将其流放以保护希腊的民主政治。同时,苏格拉底的思想不能见容于希腊。苏格拉底的思想和活动及其造成的社会影响是同当时雅典的统治原则及其精神支柱即传统的政治、宗教、道德观念相冲突的,他的思想不能见容于当时的雅典社会,故而也会收到雅典社会的驱逐。
再者,苏格拉底本身是一位纯粹的哲学家,而不是一位政治家。在原告提出指控后,苏格拉底发表了辩护演说,尽管我们并不清楚他实际上究竟是如何进行辩护的,但综合柏拉图、色诺芬撰写的苏格拉底的申辩来看,苏格拉底的辩护可以说并不成功。他非但没有博取陪审团的好感和同情,而且还宣称自己是最有智慧的,并以诘问的方式,质疑雅典公民的智慧。即便如此,他仍仅以两百八十对两百二十票的接近票数被判有罪。也就是说,假如他以更为友好的方式辩护,再赢得三十票而被判无罪并非十分困难的事。接下来,原告提出的刑罚是死刑。此时苏格拉底如何提出刑罚是关键。但被判有罪的苏格拉底在此时仍坚称自己的无罪,提出的刑罚近似没有。这样的态度无异于藐视甚至戏弄陪审团,导致了陪审团以三百六十票对一百四十票判处苏格拉底死刑。这就是说,在此轮投票中,他不仅没能争取更多的票数,而且把原先支持他的八十名陪审员赶到了对方一边。考虑到前一轮票数十分接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如果苏格拉底提出适度的刑罚比如流放,他是完全可以避免死刑的,只不过苏格拉底坚持认为自己无罪,不应遭受流放的颠沛流离,而不肯提出这样的刑罚。由于苏格拉底对于真理的纯粹追求,宁可选择牺牲生命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直接导致了被判死刑的最终结果。
因此,可以说“苏格拉底之死”这一事件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他最终被判死刑和审判过程中涉事各方态度的微妙互动有关,而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他本人的选择。民主的雅典并非想置苏格拉底于死地。实际上,在当时的普通雅典人眼中,苏格拉底还不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在很大程度上,苏格拉底作为一个伟大哲学家的形象,是在他死后他的弟子柏拉图通过其不朽的对话录塑造出来的。因此雅典城邦及其公民陪审团也不会认为这个案子有什么特别之处。在他们的眼中,苏格拉底不过是一个行为有些古怪的智者而已。他的审判在雅典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绝大部分这类审判也并非以处死被告而告终的。“苏格拉底之死”固然是一个民主导致的悲剧,但这并不意味着,雅典民主政治是“暴民政治”,或者民众是压制和迫害精英的,也不意味着雅典民主制下公民没有自由。恰恰相反,雅典公民享有充分的自由,这既包括公民参与城邦政治的自由,也包括公民选择自己生活方式、思想和言论的自由。如果没有思想和言论的自由,很难想象公元前五世纪中期开始雅典何以能一跃而成为希腊世界的知识与思想中心,吸引希腊各地的智者前来传道,也很难想象柏拉图这位一贯反对民主政治的哲学家如何能够在雅典公开开办学园、收徒传艺,更难想象亚里士多德这位没有雅典公民权的外邦人如何能够在雅典办学传道。如果没有思想和言论的自由,雅典可能早就采取强制措施,迫使苏格拉底保持沉默了,而无需等到他已届七旬之时,才把他送上法庭。当然,古代雅典的公民自由和现代人的自由观念仍有很大差别,并且雅典的很多制度流程缺乏健全的法律秩序制度保障,法官的人数过多且过度依赖申辩,同情与喜好决定结果,缺乏裁定理性,但雅典的政治制度性质绝非暴政,我们也不能简单的将一切民主的缺陷总结为不民主。在古希腊时期受到历史的局限性但仍能尽最大程度保证公平与自由的雅典政治制度,性质无疑是民主的。
二、个人感受
通过这一堂课的讨论,我对于“苏格拉底之死”事件的成因及影响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由于一个人的想法与搜寻能力是会受到局限的,并且不同专业的同学从自身的角度对于同一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理解,通过课程讨论,我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于更多的内容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因而讨论课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学习方法。但是,对于我们讨论的这一课题:就“苏格拉底之死”评价雅典的政治制度性质是民主还是暴政?由于参与讨论的同学大多数都是非历史、政治、哲学专业的同学,因而对于这一课题的看法会比较片面、浅层,基本上只能基于网上的资料及论文文献查找,参考的资料也大多数相同,对于“苏格拉底之死”实际情况的了解也只能基于色诺芬及柏拉图两人的总结。因此对于这样的讨论课题,希望老师可以邀请一些对古希腊文明有更深研究的历史、政治、哲学专业的同学一起讨论,并且也可以邀请一些研究古希腊文明的学者,在讨论前和讨论课上对我们进行引导、科普及讨论,可能这样会使类似的课题讨论更加有意义,内容更为深入。
三、阅读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