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成果

17300120111 俄语系 范宓

《维纳斯的诞生》

——异教世俗美和基督教神学的融合

      提及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我想起的第一幅作品便是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维纳斯踩着贝壳从海水的泡沫中诞生,这样的画面内容和文艺复兴本身“复兴”和“再生”的内涵有着非常紧密的连接。

而所谓维纳斯的“诞生”在我的理解中更倾向于一种重生。

      西方艺术史中的维纳斯形象极为常见而多变,自古希腊起这一爱和美的女神便是备受钟爱的艺术形象,例如卢浮宫三大镇馆之宝之一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路德维希宝座浮雕最大的背板中,也有着维纳斯诞生的画面。维纳斯之名并不仅仅专指这位美神,也可表示一切裸体的美丽女性——例如提香作品《乌尔比诺的维纳斯》,甚至连旧石器时代的原始女性雕塑也被今人命名为《沃尔道夫的维纳斯》。

      但波提切利的这一作品中,明确地展现了维纳斯女神的形象。罗马神话中的维纳斯对应至希腊神话中即为阿芙洛狄忒。阿芙洛狄忒在希腊语中是泡沫的意思,而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描绘的正是她从浪花中诞生的画面。她站在贝壳上,画面右侧的森林女神抓着袍子等候,准备为其披上。左边的西风之神和花神被花环绕,吹出的风在画布上留下了清晰的轨迹。

      从作品的内容来看,经过了长时间中世纪对古典时代异教的长期禁锢之后,正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对异教神学的重现和接纳。无论是作为一种恢复还是进步,文艺复兴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即为古典古代的再生,正如贡布里希所言“古典文化时期是完美的准则,这种完美是可以恢复的”[1]。作为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波提切利画中的裸体维纳斯显然冲破了信仰的幻想和纱幕,是一种对于古典古代的恢复。

      课堂上提到过文艺复兴女性形象的纠结,一种是肉欲的,一种是虽表达世俗女性不完全沉入到世俗间,深情哀伤带有神性的。这样人性和神性的纠结在波提切利的画面中得到了融合。画中的女神既是希腊神祇又是裸体,这样表达情爱主题、爱神主题的世俗绘画从基督教神学的教义来看必然是一种罪恶。但可以感受到,他笔下的维纳斯神情哀伤、有所沉思,是带有基督教神性的。虽然是裸体,但她一只手挡在胸前,一只手抓着金发,女神的整体体态并无肉欲可言。

      “人文主义之父”彼得拉克在人文主义运动中最早恢复了古希腊思想家提出的“人是最宝贵的”这一思想。从“人性”出发,其本身就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个背景之下,可以从《维纳斯的诞生》中读出一种神的人化,画面中的女神具有人的情感性,她的动作羞怯而稍有惶恐,贴近自然的人。在这里灵魂和肉体是无法割离开来的,正如文艺复兴以古典作为营养而面向现实,这幅画作中以异教的神话为表现,却把目光转向到人本身,把人的感官美和精神美直接呈现。

      并且与希腊雕塑相比,波提切利的维纳斯更为纤细修长,世俗但不丰满。这样挺拔的形象与中世纪哥特式建筑高耸的尖塔和直升线条有着同工之妙。这是一种诗意而忧郁的美,而非感官上的肉体美。可以说,异教美、世俗美以及基督教神性在她身上被和谐地融合在了一起。

      除了画面主体本身,画面的光线也和基督教艺术有很大的不同。表现基督教主题的艺术作品大多有一个明亮的主体,而四周及背景则是暗色调的,正如教堂内部的光线一般。哥特式教堂内部高耸广大的空间被从雕花玻璃中透过的光线照亮,阳光像是从天堂撒入,充满了神圣的气息,让人不由仰头朝拜。但《维纳斯的诞生》中,光线是全局性的,是自然的,就像是爱情海岸的阳光一样照亮画面的各个角落。

      在经过漫长的中世纪以神之名的压迫之后,出现了例如《维纳斯的诞生》中这样异教和基督教神学的调和。这就是我称其为“重生”的原因。

      而谈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美第奇家族必然是绕不开的一环。同样的波提切利也是被庇护的艺术家之一,他几乎整个人生都在佛罗伦萨这一“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和最为重要的地方”[2]度过,是“美第奇家族的御用设计师”。《维纳斯的诞生》是由洛伦佐·迪·皮耶尔弗朗切斯科委托波提切利所做的。波提切利本人与美第奇家族交往甚密,他是洛伦佐最喜欢的画师,也是其所尊重的人文主义者的亲密朋友。洛伦佐“仿效柏拉图《对话录》中的《宴会篇》,组织学者进行哲学讨论”[3],尚古思潮在这个以美第奇家族为中心的文化圈里风靡一时。参与了他们对于古典诗文哲学的研究,同为人文主义者的波提切利在画作呈现了他们所迷恋的古希腊神话。

    除此之外,这还是一副画在帆布上的蛋彩画,也就是私人的画。“在中古时代以前的世纪,教堂被视为知识的源头,唯一的精神来源,宗教信仰是艺术的灵感。”[4]在美第奇家族的资助下,艺术作品得以跳脱出唯一的宗教主题,关注到个人,并被个人享有。画作这一物件本身也可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突破。

      虽然波提切利早期和晚期的作品都以宗教绘画居多,创作了很多基督教主题的壁画,甚至在晚年变成了萨伏那洛拉教派的充实拥护者,全力投入与宗教题材和领袖画的创作之中。但其黄金时期创造的带有异教神秘色彩的杰出作品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他甚至被称为“艺术中异教主题创始人”。艺术从未远离过基督教神学,但这些作品正体现了基督教独占性的松动。拨开中世纪的暗淡之后,诸如《维纳斯的诞生》这样的作品,本身就是薄纱背后现世、世俗和古典交织的,文艺复兴的光。


[1]贡布里希. 文艺复兴西方艺术的伟大时代[M].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0. 第5页

[2]雅各布·布克哈特,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M], 商务印书馆,2013, 第 80 页

[3]玛利. 波提切利画传[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第36页

[4]保罗·斯特拉森 美第奇家族:文艺复兴的教父们[M],新星出版社,2007 第64页

Copyright © 2018 复旦大学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维程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