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帮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把握科学、技术及其思想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中发展的基本线索,提高科学素养,理解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开始思考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思想及社会问题,对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人文文化的冲突与谐调关系有所认识,并由此而开阔视野,活跃思路,从而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创新活力。
教学原则:注重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思想线索,贯彻典型事例与通史叙述相结合、观念创新与经验历程相结合、学科内史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系统展示与反思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为主,PPT教学,配以必要的图片及其他资料。辅之以课外阅读与指导,并配以一定课时或课外的讨论,尝试开展网络讨论。考核方式:课堂随机考查(含问答讨论)、读书报告与期末考试。平时与期末各占一半成绩。
教学内容:以讲述科学史及其思想发展过程为主,兼及技术思想及科学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内容包括中西科学思想的比较、科学各主要发展阶段的创新思想、科学思想与哲学的关系、科学思想与技术思想的关系、科学在社会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等等。
绪论 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
- ♦科学、技术与思想的关系
- ♦科学思想与社会
- ♦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
第一篇 早期人类的知识探求
- ♦需要与幻想:早期人类的知识探求
- ♦经验与逻辑:科学萌芽期的科学思想
- ♦黑暗与光明:中世纪的科学潜能
- ♦东方与西方:古代科学技术的比较
第二篇 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 ♦人的地位:人文主义与哥白尼革命
- ♦机械论哲学:近代科学的建构
- ♦机械论的强化:科学与启蒙运动
- ♦成功与无奈:古代中国科学的曲线发展
讨论:李约瑟难题:十七世纪以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为何落后于西方?
第三篇 近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协同发展
- ♦从物质到能量:19世纪的物理学概念发展与技术
- ♦科学的综合:生物学、化学和其他
第四篇 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
- ♦科学革命: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
- ♦从能量到信息:现代技术思想的进步
- ♦随机与必然:现代生物学思想
- ♦复杂性与现实世界:科学思想的现代变化
- ♦从理想到现实:科学在中国的传播
讨论:科学精神与科学主义。
终章 返归东方:中国传统思想的意义重构
- ♦近代科学意义的重构
- ♦现代科学意义的重构
- ♦回到神秘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意义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