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评价三
张老师的论语课让我受益匪浅。老师的思想和话语,充溢着诗意,蕴含着哲理,又显得那么神奇,在我的脑海里,它们曾激起过多少美妙的涟漪!
老师推崇真诚和廉洁,以此视作为人处世的准则,是我们莘莘学子心目中的楷模。
课程评价一
张老师的论语课真的很有感染力!老师一直在强调,现在的人都是实用主义,一切都只停留在用途、目的这些表面的东西上,而没有深入的研究本质、本原的问题。人们只有局部,而没有整体。甚至对于哲学也是这样,这就严重违背了哲学的所原有的,应有的思维和观念。这是不能把哲学真正学好的,也学不到真正的哲学。现在的学生多有实用主义的倾向,而现在的中国哲学需要对话和重生,中国需要真正的哲学。老师希望中国的哲学能够发展、重生,能和西方哲学平等对话,中国哲学能够传承下去,老师心中有一份使命
助教心得
今夜,张老师的论语课结束了。算来这是我第四次上论语课。最初作为外系的旁听生诚惶诚恐地坐在末排,课下唐突地冲到张老师跟前,问他今后能否和他继续求道。那场景至今仍让我忍俊不禁。再到后来,我转入国学班,正式选读此课。论语课贯穿了我本科的课业与志业。而这个学期的论语课却颇为不同。我是以助教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的。之前坐在台下,看到助教课下为老师把水斟满,我总是万分羡慕,心想如果我也能为老师倒水解渴,那该多好。
然而,这个使命来得那么突然,让我顿时手足无措。本科时,我曾多次参与讨论课,见识过不同风格的助教,觉得他们是与自己身处不同世界的哥哥姐姐,而现在流年蓦地把自己推到这个位置,顿觉难以胜任。
我能肯定,论语课对于每个选课的同学意义不同。我相信纯真的目光中不乏有真正的求道向学者。对他们而言,这不仅仅是一门普通的课,抑或是一种客观知识。它能在一潭潭静水中泛起思想的涟漪,唤起新生,让这些年轻的生命对自身、对社会、对世界多一些反思。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很庆幸自己能陪他们一段路。于是,就算再忙,我还是想保持在群里的交流以及回答大家的问题,哪怕只是只言片语。这样,我们经历的短暂时光,于他们、于我都能被赋予更丰盈的意义。
大概是第三次课,我来晚了,只好站在教室后排,看着学生们托着腮帮,目不转睛地盯着讲台上的老师,我感动得泪流满面。回想起吾国文明经历千载绵延至今,纵使几次三番天灾人祸都未能扼断其命根。薪尽火传,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