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助教工作细则
为促进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充分发挥研究生助教在“助教、助学、助沟通”中的作用,打造一支能高效为主讲老师、学生服务,有效辅助教学、并有志于未来从事教学相关工作的助教人才团队,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结合学校研究生“三助”工作要求,特制定本细则,以期加强对通识核心课程助教的培养、组织与管理。
一、通识核心课程助教工作的工作意义
核心课程助教制度是复旦大学推行通识教育的重要举措,有助于通识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首先,助教制度是通识课程教学的需要,有助于架起教与学、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发挥教师主导和助教辅助的作用,保证课程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其次,助教制度是学生接受通识教育的关键途径之一。课程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生对课程讲授内容有较深入的理解和把握,通过发挥自身学识,触发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更深入地交流和探讨,加强学生对学术研究和学术规范的认识,促进学生学术基本能力的培养。第三,助教制度的建立也有利于研究生自身的培养。助教既是工作者,也是学习者。助教制度不但能促进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和思考,也能为其提供积累教学实践经验的平台以及掌握、运用教学技能的机会,为中国大学培养未来师资。
二、助教聘任
1.条件
核心课程助教人选应为成绩优异、思想端正、认可通识教育理念的在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凡定向、委培生源以及已经担任校内其他“三助”岗位或已参加人才工程的学生不能担任。
2.流程
学期初,任课教师根据助教配备标准确定助教需求量并推荐助教人选名单。核心课程助教一般由教师推荐,也可以面向全校招聘。确定担任核心课程的助教,应根据研工部的要求,登录助教管理系统,完成网上岗位申请。第二周结束前,通识教育中心将确定助教最终名单。
三、助教管理
通识教育中心办公室:核心课程助教由通识教育中心统一管理,包括:助教岗位聘任、助教培训、工作考核、期末评优等工作。
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应对助教工作进行有效指导,明确助教在辅助教学、辅导与指导学生、组织小班讨论、教学拓展等环节中的工作要求。
助教协调员:为了保障助教工作顺利开展,聘请具有丰富助教经验、在组织管理、交流沟通和专业技能方面有所长的研究生担任助教协调员,参与通识教育助教管理。主要职责包括:协助开展助教培训等活动,定期收集小组内助教工作相关资料;旁听小组内的讨论课及进行相应指导;组织小组内助教相互观摩;开展调查研究并撰写专题研究报告;总结和评价小组内助教工作等。
助教联络人:超过2人以上的课程应确定1名助教联络人,协调、推动本门课程内多名助教之间的工作。
四、工作内容
1.日常工作:
辅助教学:根据主讲老师的指导和安排,了解教学内容、教学进度,随堂听课,掌握课程的难点和重点;配合教师完成小班研讨的计划和施行;协助主讲老师进行教学管理工作,包括:出勤统计、参与监考、记录并汇总学生成绩、收集教学资料、管理和维护课程网站(包括E-learning)、组建课程讨论群等。
辅导与指导学生:开展与课程相关的答疑,并对课程学习中要求的作业、讨论稿、读书报告等进行批阅、反馈与指导。
课程调研:以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并及时向任课教师反馈,协助教师开展教学改革。
2.小班讨论
核心课程鼓励在大班授课之外开展小班讨论。小班讨论的形式可多样化,如研讨、读书会、导修等,组织小班研讨是核心课程助教的重要工作。
小班讨论计划与准备:助教应与任课教师商议后,确定小班研讨的题目、阅读材料、研讨形式、评分标准和对学生的具体要求等。小班讨论安排表应提交通识教育中心,并周知学生关于讨论的时间、地点、主题、阅读要求等。
组织、主持小班活动:发挥助教在小班讨论中的组织和协调作用,开展破冰训练、组织分组讨论或报告,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消除学生彼此陌生感、激发他们参与研讨的积极性;发挥助教在小班讨论中引导讨论的作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形成自己的看法,控制讨论节奏以及发言时间,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适当总结并校准讨论的主题,确保学生能保持围绕主题展开讨论。
讨论稿/作业评分及反馈:在小班讨论开始前,还应制定小班讨论发言稿或书面作业的评分标准,并周知学生;对学生提交的讨论稿及小作业,应进行批阅,并给出明确的反馈意见,帮助学生修订和完善文稿。批阅和反馈意见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遵守学术规范和增强学术基础能力的意识。
3.课程拓展
开展社会实践、参观、观摩、教学实验、排练演出等课程拓展活动的课程,需要根据学生参与活动的要求订立评分标准,并及时周知学生。助教需要协助任课老师安排和组织学生参加课程拓展活动。
五、助教培训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一直非常重视核心课程助教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助教综合能力和工作水平,通识教育中心对核心课程助教培训与管理工作不断进行优化,丰富培训内容,使研究生助教能具备较好的业务知识、教学技能、学术基本能力;加强对助教管理和优化考核、评优方式,促进助教积极参与通识课程教学的各项活动,提高核心课程质量。
1. 培训形式
围绕助教培训开展的活动主要包括:助教全体会议、助教工作主题培训、助教午餐会、未来教师培养培训、“狐狸窝”助教兴趣活动、学术专题系列讲座等,助教应根据通识教育中心的安排和自身需求积极参加。培训活动分必修类(全体必修、部分必修)和选修类,针对新、老助教有不同的培训要求。
2. 培训内容及要求
通识教育理念与实践:包括通识教育的理念发展、中国及国外大学通识教育实践情况、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的举措、复旦大学通识教育发展历程等,有助于助教对通识教育形成整体认知。
助教工作内容培训:主要介绍核心课程助教工作的角色、定位和发展规划;助教工作内容及每一阶段的注意事项;辅助教学相关的学务、教务管理工作流程、 E-learning系统的使用等,促进助教积极提升学术和教学相关的技能;
综合能力培训:旨在从助教工作的现实需要和研究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出发,帮助核心课程助教在工作中加强自身素质,提升小班研讨的设计与组织能力、语言沟通能力、专业专注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积累经验和打下基础。主要涉及小班研讨策划与组织、评价、评分体系设计和日常学业指导和辅助三个方面:1)小班研讨策划与组织:培训重点包括如何组织小班研讨、如何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如何开展破冰训练等;2)评价、评分体系设计:帮助助教掌握核心课程评价、评分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协助教师细化学生评价标准和评分细则,从而端正学生学习态度,鼓励形成勤勉踏实的学风;3)日常学业指导和辅助:了解本科生的学习现状和心理状态,掌握学术写作指导的方式,明确学术规范,学会指导与辅导的方式与方法,帮助学生建立遵守学术规范和培养学术基本功的意识。
在综合能力培训环节中,助教除了参加培训课程(活动)外,还需要完成相关作业。主要包括:小班研讨活动的方案:含本学期所在课程开展小班研讨的组织方案、小班研讨的评分标准、小班讨论组织情况的总结(包括助教表现、学生表现、目标完成情况等);本门课程作业要求及评分标准:期中/期末作业的评分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规范并指导学生进行自查等。
六、助教成长计划
为进一步促进助教自我成长,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推出“核心课程助教成长计划”。该计划追踪研究生在担任助教工作期间参与培训、开展工作、能力成长等方面的变化,通过安排主题培训、讲座、兴趣活动和助教小组活动等鼓励担任助教的研究生了解职业发展规划,有意识地根据自身情况和目标,在工作中提升综合素质与能力。
核心课程助教成长档案。通识教育中心为每一位核心课程助教建立“成长档案”,记录助教在一个学期中的工作开展、参加培训情况、自我评价及外部评价情况、工作总结、课程调研报告、教学改进建议等。
学期结束时,还将举办助教交流活动,相关的工作记录将作为课程资料保存。
“优秀核心课程助教名库”。通识教育中心将关注、定期调研和回访获得各级荣誉的优秀助教,建立档案库,汇总优秀助教成长的典型案例,一方面,促成通识教育中心不断优化助教培训与管理制度;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新助教更全面地了解助教工作的内容、意义和目标,增强使命感和认同感,建立或增强其职业规划和发展意识。
七、考核与评优
1.考核
考核工作由主讲教师和通识教育中心共同组织和实施。考核内容包括:助教参加培训情况、日常工作情况、组织小班讨论情况、辅导与指导学生情况等。每一位核心课程助教都应不同程度地参加每学期组织的助教培训,完成相关培训内容的助教可获得参与评优活动和申请复旦“通识游学”课程助教及通识教育中心举办相关学术活动的资格。
2.评优
优秀助教奖。为鼓励助教更好地投入工作,通识教育中心对工作能力突出的助教进行一定的奖励和表彰,设立“校级优秀助教”、“复旦学院优秀助教”两个奖项。此外,为鼓励助教协调员积极开展工作,还特别设立“优秀助教协调员” 荣誉称号,并给予相应奖励。
助教团队建设项目。为鼓励核心课程教师关注助教成长,促进教师和助教的紧密合作,特别设立核心课程助教团队建设项目。该项目采取申请审核制,申请人须以课程为单位,由核心课程教师与助教共同申请,并提交课程建设(含助教工作)优化计划。审核通过后,可获得一定经费,用于支持相关活动的开展。
3.资格终止
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研究生助教,除承担教学责任外,由通识教育中心向其所在院系行政领导报告终止其助教资格:无故缺席随堂听课2次以上;在担任助教期间,有超过1/3以上的学生对助教工作提出异议;其他违纪或不适合做助教的情况。
4.待遇
助教岗位津贴发放标准结合我校研究生“三助”条例和实际的工作情况。其中,担任课外五次小班讨论和3学分核心课程的助教,将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在标准岗位津贴的基础上增加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