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助教讨论课专项培训
2014年秋季学期,我校新一轮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开始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核心课程助教是新一轮核心课程建设的支柱,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学期,核心课程第一、二模块先行试点,要求学生至少参加5次课外讨论,并完成相应阅读和写作的要求。这对助教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复旦学院特邀请多位核心课程任课老师开设有关讨论课和写作的专题讲座。
10月8日,哲学学院的白彤东老师带来 “小论文的撰写规范和批改原则”的培训讲座。白老师认为,上文史经典课,最少要写一次短论文。因为上课的重点是对于经典的理解,而了解学生观点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学生写小论文。对于小论文布置要求是,每学期4篇小论文,每篇2000字左右。小论文撰写要点:小论文要切中要害,不要长篇大论。小论文与讨论课相似的做法是总结相关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批评与疑问,阐发自己的解释。评分标准:能把老师观点和文本观点清晰地表达出来得B。观点有错误,根据错误的多少,得B-、C+、C等成绩。得分低的话要把明显错误划出来,向学生解释哪里出错了。得B+以上是有自己思想的闪光点,同时也要指出原因,为什么得分高,把精彩的地方划出来。一周之内要把批改后的论文反馈给学生消化,让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逐步改进。
10月17日,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任军锋老师做了题为“讨论课的准备和组织”的培训讲座。任老师首先说明了核心课程助教的角色定位,助教不是勤工俭学岗位,是学术岗位。助教需要热爱学术,要有责任感。助教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助教活动贯穿整个学期各个阶段。然后,任老师着重说明助教如何参与教学活动,助教要对文本非常熟悉,随堂听课,积极参与教学。助教主持讨论课时,要根据发言大纲来确定发言次序,但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讨论课之前要和老师进行积极沟通,保证讨论课顺畅进行。最终目标是把教学过程当作一个开放的学术活动,融助教、老师、学生为一体。
10月23日,复旦大学药学院的叶桦老师为助教们带来“我们如何上好讨论课”的培训讲座。叶老师首先从最基本的问题“什么是讨论”开始,说明讨论的要件、讨论的分类和讨论的要求等。然后,叶老师以自己主讲的核心课程《医药伦理》为例,重点论述研讨型课程的课堂讨论,讨论题的选择要注意效度、难度、热度和新颖度等四个方面,讨论的问题要明晰,要确定边界,尽可能不用“开口”的讨论题。对于如何上好讨论课,叶老师分别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方面进行说明:课前除了搜集资料精心备课外,还要尽可能全面地揣摩学生的视角;课上要尽量少讲把时间留给学生,对学生要善加引导和鼓励,及时纠偏,学会刹车;课后则要及时给学生评分,小结不足之处和成功经验。
通过上述有针对性的培训,核心课程助教组织讨论课的能力将得到切实提高,这必然有利于他们今后更好地开展助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