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峰,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学和房地产经济学。发表论文见于《经济学(季刊)》、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China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等期刊。出版著作《经济改革、集聚经济和不均衡增长:中国产业空间分布的经济学观察1980-2010》。
一个有趣的学术问题可以有多个学科的表达方式。如何讲好一个有趣的经济学故事呢?我们身边的种种社会现象是如何通过经济学的视角来描述、表达、和分析呢?一篇好的经济学论文如何创作的?今天我就从一个经济学研究者的角度来谈论文的写作问题。
做研究和写论文是一个学人的日常。其它的社会科学一样,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认识和解释我们身边的现象。经济学论文就是还原研究者的思考过程,且产生新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讲,经济学论文的写作过程就是知识累积的过程。经济学论文的价值体现在其对已有知识的边际贡献上。评判一篇论文的好坏,要看它能否产生新的知识。这也是经济学研究具有魅力的地方。
一、经济学论文的创作思考
我以一篇曾参与的论文为例,谈一谈经济学论文的创作过程。这篇论文专门研究“开发区”。
首先,要找到感兴趣的经济学现象。如果要从事经济学的学术性研究,就一定要找到自己非常感兴趣的现象。我们身边任何一个现象都可能作为经济学的议题。以这篇论文为例,我们看到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过程中,城市化的速度非常惊人,这个现象很特别,也很重要。无论从事哪个领域的研究,大家都会关注这个现象,经济学者也不例外。我们会问:中国城市增长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有的城市发展势头比较好,有些城市甚至处于衰退状态?不少研究已经关注了这个现象,并给出了很好的解释。譬如说,他们发现FDI、基础设施、地理条件都是解释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关注城市化的同时,我们还发现了一个新的现象,即中国所有的地级市都有一个开发区,而且是国家级或者省级的开发区。世界银行的某个报告认为中国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开发区政策实施很成功的国家之一。于是,我们就想,开发区是否可以提供能够解释中国不同城市的经济增长差异的新视角。
认识到这样的一个经济现象之后,对研究者来说,接下来就需要提出一个有价值的经济学问题。提出一个好的经济学问题很不容易。什么是好的经济学问题?首先,经济学问题应该是一个具体的问题,一个角度很小的问题;其次,这个问题一定要有新颖性,就是对已有知识有所创新;最后,这个问题要有意思,要能够在同行和读者中引发讨论,可以让大家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是好的经济学问题的基本标准。
怎样提出好的经济学问题?文献阅读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文献阅读有两个重要作用:第一,当发现一个感兴趣的现象,要通过文献的搜索和阅读知道别人是否也对这个现象感兴趣,是否做过类似工作。重复别人做的事情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第二,文献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认定自身研究价值的依据。简单来说,文献阅读的第一步,是知道别人做了什么,从而判断我们现在要做的工作大约在哪个阶段;第二步,要考虑我们现在所掌握的知识和学术能力,能否把研究此问题的文献向前再推一步,弥补现有文献的不足。要超越别人的研究,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看到他们的研究有哪些不足,或者我们能够对他们已经完成的工作做哪些新的补充。这时依然要回到文献中去,找出需要超越的地方,发现自己具有的优势。
提出研究问题之后,就要进入经济学的分析阶段了。首先很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理论的基础,即进行实证分析的研究框架。在理论基础上,我们得出需要测试或者验证的假设。经济学实证分析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识别因果关系。识别过程中有非常多的挑战。对于经济学者来说,要通过选择和创新实证策略来纠正各种因素导致的估计偏误。譬如,在我们的论文中,我们需要实验了很多方法来解决开发区选址不随机和企业自选择性引起的估计偏误问题。另外,我们还做了大量的数据清理工作,这也是经济学实证研究目前普遍要应付的基本工作。有了这些准备,我们才开始进入真正的研究阶段。一般来说,要的经济学论文的从开始准备到最后出版,3到4年甚至更久是一个普遍的学界现象。
二、经济学论文的写作方式
所有实证工作完成之后,就要开始写作了,即把研究的结果呈现出来。这里再次重申,关于论文的写作,很重要的一点是把我们思考的过程分享出来。这种分享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同行和所有读到这篇论文的人感受到这个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也就是我前面说的“有意思”的问题。
1.引言
论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引言非常重要。以一个读者的角度来说,很多情况下你不会把每一篇文章都精读,最多读一篇文章的摘要和引言就结束了。如果摘要写得很棒,引言写得非常吸引人,别人才会有动机继续往下读。所以引言对一篇文章来说是一个窗户,这个窗户会决定读者要不要走进这个房间看一看。因此,在写作程序上,我们通常是把引言放到最后来写的。就是把一篇文章所有其它部分都完成,即思考的过程呈现出来之后,再来落实引言的问题。
引言包括几个部分:
研究动机。首先要非常简略地告诉读者为什么要做这样的研究。
研究问题。研究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如果读者读了很久还不知道研究的是什么内容,那就很很糟糕了。
研究开展。要简要地陈述这个研究怎么开展,包括理论基础、所验证的理论假设是什么,使用的方法、数据和得到结果是什么。
和现有文献关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从事的该研究为什么重要,它对所在领域的贡献是什么。
论文的路标。最后要简略地介绍下面的各个章节是怎么开展的以及它们的基本内容。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写经济学论文也像是写一篇“八股文”,也有一种套路。好文章看多了,基本上也就知道怎么来写论文,因为基本的架构都是一样的。
在讲下面的部分之前,我要先跟大家分享一件有关写作的事情。我的一个同事有丰富的网络媒体写作经验,他说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让自己处于一个“不舒服”的状态。这个所谓的“不舒服”,实际上是要你以阅读者的角度来写作,这种写作通常是你作为写作者觉得并不是很顺畅的一种状态,用“不顺”的写作状态写出来的作品才是读者最能够理顺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写作的时候不能怎么舒服怎么来写,怎么顺怎么来写,因为这样写出来的未必是读者想要的东西。
写引言也是这样,一定要考虑别人为什么感兴趣。另外,想发表到哪本杂志上去,如何让编辑知道做的这个研究非常重要的,都是在引言部分非常需要花力气和花时间来想的问题。
2.文献回顾
第二个部分,无论是提出问题还是研究的过程,其实都离不开对文献的积累。文献回顾怎么来写?很多人在这一关上很难及格。事实上,用哪篇文献跟不用哪篇文献是非常讲究的,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两个原则:
第一,一定要用领域内有影响力的文献、权威研究者写的文章,这表示你的研究的问题很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的研究方向是引导这个领域在5年或者10年之内的拓展方向。在这里分享的经验就是说我们要经常关注经济学领域比较top的经济学家在做什么问题,创新了什么的新的研究方法。譬如,每10年英国的《经济学人》杂志会评选出最有潜力的8位年轻的经济学家,这些人基本上是主导未来10年经济学各个细分领域发展前沿的人物。在譬如,每年美国经济学会(AEA)都会做一个job market paper专场。我们会看到各个领域非常耀眼的年轻经济学者所做的研究。作为经济学者,我们需要关注这些研究,并有一个积累的过程,然后在引用文献的时候才知道有所取舍。
第二,文献的引用一定要跟研究主题密切相关,保持一个精选的原则。引用的文献是跟方法相关,还是跟研究的某个部分相关,或是跟研究的主题相关,这个也非常讲究。以我们的文章为例。在整理和选择的文献中,我们把发达国家区位性导向性政策研究的这些文献放在研究动机的部分,告诉大家他们也关注这类现象,从而说明我们研究的重要。而一些跟研究方法有关的文献穿插在因果识别策略的相关环节。还有一些文献,则在估计结果的经济学解释部分列出。至于老师们现在经常说要划出一个章节来专门写文献回顾,个人觉得没有必要,可以灵活一些。譬如在引言部分就可能将大部分引用的文献介绍了。
3.研究背景
第三个部分很重要,是研究背景。以我们这篇文章为例,对于作者来说,我们很清楚开发区在中国是如何产生的,或者是以怎样的方式存在的,而对国际读者并不一定了解开发区,或者对不研究这个领域的人来说,开发区也是很陌生的。这种情况下,就要选择一个部分来简略的介绍开发区的研究背景。在做研究背景介绍的时候,特别注意不能什么都介绍,一定要思考哪些是值得介绍的,对文章研究的开展是有用处的。本文介绍研究背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告诉大家并不是所有城市设立开发区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我们重点是要介绍为什么中国的地方政府愿意推动开发区建设,背后的动机是什么。同时,我们还要告诉读者开发区是如何管理的,如何招商的。另外,还需要告诉读者开发区引进企业的方式可能是不一样的,有的面向高科技企业,有的喜欢出口加工型的企业。另外,开发区的引进也是分步骤、分地区展开的。这些背景的介绍都是需要的,尤其在实证分析阶段是有助于对因果关系的识别。另外,我们还介绍了开发区有哪些优惠政策,并特别指明,我们没有办法识别一个具体的优惠政策。这是我们未来拓展的一个方向。
4.理论基础
第四部分是理论基础。作为例证的这篇文章实际上是一篇实证的文章,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理论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我们只需引入均衡模型的简化版,推出主要假设,表明理论上被解释变量和核心变量之间的经济关系,不需要一个非常完整的经济学均衡模型。
5.数据说明
第五部分是数据说明。要非常清楚地告诉读者你的数据是怎么来处理的,比如你用什么方法来清理数据,使用了什么样的程序。现在经济学有这样的一个趋势,其它的学科可能也有这个趋势——当发表一篇论文的时候,附录部分要呈现作者所有的数据和所使用的程序。如果读者想复制某研究,应该能得到同样的结果。所以,我们写的数据处理的程序要非常清晰。另外,在数据说明部分,要呈现出主要变量的统计特征,让大家知道不同变量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还有,在数据部分也需要从统计角度呈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让读者有个直观了解冲击的效应。
6.实证分析
第六部分是实证分析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计量方程和主要变量介绍、潜在识别问题和应对方法,以及回归结果呈现和经济学解释。这些是非常考验学者功力的。除了符号的方向、统计上是不是具有显著性,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统计结果的系数大小表达的经济学含义是什么。在阐释这个结果的过程中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要回应我们发现的因果关系是不是和理论是一致。如果不一致,要解释为什么。或者如果结果不显著,我们也要解释原因。第二,比较论文的结果和以前类似的研究的发现,在符号的方向上、估计系数的大小上是不是比较接近,以此来证实研究结果的可靠。当然,在现代经济学实证分析中,除了基本估计外,经济学者还要进行各种假设检验和稳健性检验,以论证主结果是合理和可信的。
7.结论和参考文献
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和参考文献。结论是要做一个简短的总结,包括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简单陈述论文的发现是什么。当然有的期刊比较喜欢作者做一些政策上的解释,或者一些政策上的讨论。最后,在这篇文章中涉及到的所有的参考文献都要在文末列出来。不同的期刊会有不同的格式要求,所以这完全是一个体力劳动。
以上是经济学论文写作需要的基本框架和所涵盖的内容。
三、结语
今天我主要讲的就是一篇经济学论文是怎么创作出来的。“Think like an economist”是一个听上去很酷的说法。事实上要做到还是不容易的。我们需要受到比较好的学术训练。这种训练除了让我们掌握思考的方式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让我们有创新的企图心。在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中不太可能一年就做出质量高的论文。要做出好的论文,充分的时间和耐心是必须的。
最后,我认为好的经济学研究其实是对人类智慧的挑战,尤其是理论经济学。能够用不同的方法,用非常先进的思路,解释大家不曾关注的一个现象或者提供已有现象解释另一个新的框架,对经济学家来说很重要的一个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