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第三届“卿云杯”全国通识课程论文大赛决赛答辩在线上举行,并举行颁奖仪式。在答辩会和颁奖仪式上,六位评审老师肯定了本次大赛参赛同学的表现,在勉励同学们的同时,也提出了各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对通识学习、写作和表达能力培养和发展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我们将陆续推送评审专家的发言。
本届大赛决赛评审专家代表台湾中原大学荣誉终身教授黄坤锦老师在决赛总结中提到了通识教育和通识论文的特点,并强调了通识教育的归宿点:“任何科目都有认知的、技能的、情意的这三方面,而通识教育在这三方面里特别要加强对于情操意志的学习。所以今后同学们在写论文与上课学习的时候,可能都要把握到这一点。”期待同学们把通识课程的学习和写作作为一种更具拓展性和人文价值的经历来把握。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黄老师在颁奖仪式上所作的精彩发言的内容吧!
黄坤锦
历任台湾交通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长,台湾中原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兼人文与教育学院院长、荣誉退休教授,研究专长包括通识教育、全人教育、教育哲学等,主要著作包括《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美国心灵的攀登》《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哈佛大学通识教育之改革》等。
黄坤锦老师在决赛答辩会上进行点评
通识教育要特别加强对于情操意志的培养
各位师长,各位同学,大家好!
得益于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认真精心的主办,第三届“卿云杯”大赛的参赛人数比往年增加,从将近500多篇的文章,经过初赛与复赛选出了36篇进入决赛。这36篇决赛文章,6位评审委员在一个礼拜前都仔细地阅读了,可以说是篇篇精彩。这些文章也让我们学习到了很多,开拓了我们自身的视野。特别是对我个人而言,我从台湾地区而来,这次大赛也让我对大陆的通识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与认识,因此非常感谢各位同学和各位评审。我也很期望在往后类似的论文大赛中,台湾地区的各个大学也能够有机会来参与,共襄盛举。
这次我们6位评审委员在线下论文的评审过程中有一个体会:同学们的论文在问题明确、清晰思路、文笔流畅等方面基本上都没有问题,在体现通识课程的能力诉求,体现反思能力与学术能力等方面也都做得很好;唯一比较欠缺、需要加油的地方就是学术视野、综合能力与学术想象力这三个部分,如果这三部分能够加强,同学们的论文就会更加精彩。今天的答辩会上,我们对于答辩同学的评审标准有三方面:第一是对问题的整体思想和把握,第二是对表达的流畅程度,第三是对相关文献的熟悉。同学们的论文在第二、第三部分基本上都做得很好,但是在对问题的整体思考这部分,同学们的论文就有些差别,在分数上有高有低。
具体来说,通识教育的出发点、立足点是一种多角度、全方位的视野,因此通识写作的材料是多元的,可以广泛涉及各个学科的不同内容。但是另一方面,通识教育的功能与目标是要求整合、融通与贯穿,对于终极问题有所探讨。所以同学们在出发点的方面都做得很好,论文的材料多元、内容广泛;但同学们论文分数的高低可能就在于能不能整合跨领域的学习,能不能把它融通、贯穿起来,探讨终极人生的意义,说明这篇论文的终极目的与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几位评审在评判分数高低的时候所关心的大概就是集中在这一点上。
更具体来说,我认为通识论文的出发点与立足点可以是科学的、理性的;但它的终极点与归宿点却是哲学的、感性的,这部分同学们可能比较欠缺,还需要加强。因为人既有感性又有理性,既需要科学又需要哲学,这样才是通识教育所关注的“全人”。科技可以给我们带来幸福,但是科技也可能给我们带来了灾害,我们要怎么改进,这是探讨与研究通识教育最重要的目的。这也就是中国人常常讲的“为天地立心”——这是科学的,与“为生民立命”——这是社会的。当然我不敢奢望年轻的同学要“为万世开太平”,但至少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由此认识自己。通识教育很重要的就是要认识自己,同时能够了解我们的社会与自然,并能够把人文、社会、自然这三者触类旁通、贯穿起来,这是通识教育的主要精神所在。我们中国人常常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就是无论探究的主题是什么,都要涉及人文、社会、自然这三方面,尤其是要阐述人文的意义、人文的精神,这才是通识论文里最重要的。
最后,我有一点建议,也和有几位委员提出来的一样:既然是通识课程的论文大赛,那么就不仅仅是某个专门系科的课程论文大赛,因此同学们需要厘清这一点,多进行人文方面的探究。很可惜,有些同学的文章更像是某个专业课程的写作内容,比如写历史的主题,这篇文章在历史系里可以是很好的研究论文,但是没有探讨到与人文的关联,那就有所欠缺。不管学习什么科目,首先一定会有认知方面的功能,其次会有技能方面的功能,而第三会有情操意志的功能。大学里开课传授的内容一定会有知识的承载度,也就是涉及知识上的认知;写作也是一种技能,对于人在生活上的种种应用会有帮助;但是通识教育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情操意志的培养。任何科目都有认知的、技能的、情意的这三方面,而通识教育在这三方面里特别要加强对于情操意志的学习。所以今后同学们在写论文与上课学习的时候,可能都要把握到这一点,这也是我们几位评审委员共同的看法。
往期回顾
审核 | 沈 茜
排版 | 沈 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