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第三届“卿云杯”全国通识课程论文大赛决赛答辩在线上举行,并举行颁奖仪式。在答辩会和颁奖仪式上,六位评审老师肯定了本次大赛参赛同学的表现,在勉励同学们的同时,也提出了各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对通识学习、写作和表达能力培养和发展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我们将陆续推送评审专家的发言。
本届大赛决赛评审主席、清华大学哲学系黄裕生教授在决赛开场发言中提到:“结局如何,不取决于评委,而取决于你们自己,取决于你们每个人自己平时对通识学习,对灵魂的训练有多重视。”勉励同学们把本次比赛的答辩环节当作人生面对重要时刻的一次练习。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黄老师在颁奖仪式上所作的精彩总结发言的内容吧!
黄裕生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任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副理事长、德国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曾任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第一哲学、德国哲学、宗教哲学、政治哲学等。主要代表作有《摆渡在有-无之间的哲学——第一哲学问题研究》《权利的形而上学》等。主编有“纯粹哲学丛书”。曾获中国图书奖,中国社科院优秀成果一等奖等荣誉。
黄裕生老师在决赛答辩会上进行点评
通识教育:培养全面位的表达能力
各位老师、同学们好!
首先要祝贺所有获奖的同学!祝贺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成功举办第三届“卿云杯”全国通识课程论文大赛!
通识教育不是素质教育,不是为了让学生在专业之外多会几种特长而生活得更有趣或更优雅,而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以跨学科的知识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以更整全的视野、更普遍的理论去审视世界、思考生活。所以,通识教育不限于人文-哲学领域,也包括基础性的自然科学理论,特别是那些构成理解现代世界图景的基础理论,比如相对论、量子力学、生物学等。这次参赛论文涉及的主题的广泛性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比如有从量子理物学角度去讨论人的意识的不可复制性,从建筑学讨论空间如何呈现特殊事件的意义,在讨论AI与人之间未来的可能关系问题时引入了现象学时间观,还有在语言使用现象去发现和思考性别歧视和两性平等问题,等等。论文主题的这种广泛性展示了通识教育所要达到的一个效果,那就是运用跨学科的知识与视野去捕捉问题、讨论问题与解决问题。
通识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表达能力,首先就是论文写作能力。写论文与写作文是很不一样的,很多学生都是作文写作高手,但很多学生不会写论文。作文可以只是表达个人的感想,但是论文不是。写论文首先要有自主的问题意识,也即自己寻找与发现问题,然后确立讨论问题的思路,以准确的概念与严格的命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多角度的逻辑论证。为此,必须学会在逻辑空间里进行各种可能的理论想象与命题演绎。在这个意义上,论文写作实际上就是要让学生学会以严谨的逻辑去进行理论观察、理论思考与理论表达的能力。一旦掌握这种理论能力,学生就获得一种从各种纷乱的思绪、模糊的感受中解放出来的自由,而学会了能够以明确的概念去规定、理解事物以及事物之间的各种可能的关系。
表达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简练、准确的口头表达能力。这也是中国学生相对比较弱的方面,所以也是通识教育要着重培养的一个方面。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很多场合需要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意见,而任何场合的发言也都有时间限制。因此,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简练而又精准地表达出自己最重要的内容,是极为重要的。
在这方面,这次参赛的同学总体上表现值得肯定,很多同学能够在规定的时间清晰地、完整地表达自己论文的核心观点与亮点,也快速地抓住评委提出的问题,并做出到位的回应。
这次比赛的实况表明,全国高校积累多年的通识教育是颇有成效的。“卿云杯”全国通识课程论文大赛已成为展示全国高校通识教育成效的一个重要平台,同时也是全国高校通识教育展开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
接下来我想对今天的评委说几句。今天的评委来自六所高校,包括一位来自台湾地区的高校。我想用三个词在形容他们今天的工作,那就是非常认真、非常专业、非常友好。为了能客观又有针对性地评审学生的论文,评委们专门查阅、了解了学生论文主题涉及的相关材料。他们不仅很准确地点出学生论文的亮点,而且对论文中存在的不足或问题做出了既友好又明确的挑明。他们今天扮演的,既是评审者,同时也是对话者与共学者。
最后,我认为,应该感谢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成功组织、举办这次比赛!感谢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所有为这次比赛活动付出努力的教师和员工!
往期回顾
第三届"卿云杯"一等奖作品展示 | 复旦大学张高飞:反思《边城》——自然性与现代性交织的悲剧世界
第三届“卿云杯”一等奖作品展示 | 华东师范大学陈嘉林:从“恐怖谷”看人工智能的主体间性困境
第三届“卿云杯”一等奖作品展示 | 清华大学李小舟:乾嘉时期广州士人的科举参与和社会流动——以顺德县进士、举人为例
第三届“卿云杯”全国通识课程论文大赛赛报
第三届“卿云杯”全国通识课程论文大赛活动通知
第二届“卿云杯”全国通识课程论文大赛一等奖学生参赛感言
第二届“卿云杯”全国通识课程论文大赛赛报
第二届“卿云杯”全国通识课程论文大赛活动通知
“卿云杯”全国通识课程论文大赛(第一届)活动回顾
第一届“卿云杯”获奖论文|力量与习俗:试析《历史》中希腊战胜波斯的原因
第一届“卿云杯”获奖论文|巧合与巧思 ——“刘寄奴”意象在双关语境下的使用
第一届“卿云杯”获奖论文|《禹贡》中“任土作贡”的贡赋制度
审核 | 沈 茜
排版 | 沈先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