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小说选读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
CHIN119008 |
学分 |
2 |
周学时 |
2 |
||||||||||
所在模块 |
第一模块“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 |
||||||||||||||
课程名称 |
中国当代小说选读 |
||||||||||||||
英文名称 |
Selected Readings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Fiction |
||||||||||||||
课程主页 |
http://gecc.fudan.edu.cn/zgddxs/ |
是否开通E-learning |
是 |
||||||||||||
二、教师 |
|||||||||||||||
职责 |
姓名 |
性别 |
职称 |
所在院系 |
在教学中承担的职责 |
||||||||||
主讲教师 |
金理 |
男 |
教授 |
中文系 |
主讲 |
||||||||||
课程 团队成员 |
张新颖 |
男 |
教授 |
中文系 |
教学研讨与建设 |
||||||||||
陈思和 |
男 |
教授 |
中文系 |
教学研讨与建设 |
|||||||||||
张怡微 |
女 |
副教授 |
中文系 |
教学研讨与建设 |
|||||||||||
主讲教师简介(教学成果、科研方向、获奖情况等) 金理,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任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文艺理论研究》、《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若干,部分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出版《文学史视野中的现代“名教”批判——以章太炎、鲁迅与胡风为中心》(专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10月)、《从兰社到<现代>:以施蛰存、戴望舒、杜衡与刘呐鸥为核心的社团研究》(专著,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6月)、《历史中诞生:19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小说中的青年构形》(专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一眼集》(论文集,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青春梦与文学记忆》(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现代记忆与实感经验:现代中国文学散论集》(论文集,台北秀威出版2014年9月)、《同时代的见证》(论文集,北岳文艺出版社2005年1月)。曾主笔《文汇报》中短篇小说评议专栏“期刊连线”(2003年至2006年),为《小说评论》开设批评专栏“小说的面影”(2007年至2008年)。 获“2012年度青年批评家”、第五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第十四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上海作协首届(2013年度)年度作品奖励,获《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年度优秀论文奖,入选上海市“社科新人”、“曙光计划”、“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 |
|||||||||||||||
三、阅读书目 |
|||||||||||||||
书目 |
作者 |
书名 |
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页码范围 |
||||||||||
核心书目 |
陈思和 |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3年12月 |
|
||||||||||
参考书目 |
金理 |
《历史中诞生:19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小说中的青年构形》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13年7月 |
|
||||||||||
金理、李一(编选) |
《新世纪小说大系(2001~2010)·青春卷》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2014年1月 |
|
|||||||||||
注,若有非书籍类参考资料(例如影像资料、网页等)需要提供给学生,请在下方列出其名称、内容、版本、获取途径等信息(内容可选填)。
四、修课说明
1.课程内容概要
“中国当代小说选读”围绕着青春文学——以青年人为主人公、以青年时代生活为书写内容、并且得到青年读者热情接受的小说——予以细读式讲解。所选作家包括铁凝、余华、王安忆、张承志等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家,也包括张悦然、马小淘、郑小驴、甫跃辉等在新世纪崛起的年轻一代创作者。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配以一定课时的讨论课及电影赏析。
2.教学目标与预期学习收获
本课程选择当代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品进行深入讲解,训练读者对文学语言和文学美感的感受能力和把握能力,理解作品中隐藏的多层次的内涵,进而发现人性的丰富。也使学生对中国当代社会的文学、文化与社会发展,以及文学与社会的复杂互动有切实理解。领会文学在今天现实境遇中的意义。
3.学习要求
(1)通过对小说的解读、尤其是小说所反映的青年人与社会的互动,认识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历史条件和主要问题。
(2)掌握文本细读的方法和旨求。
(3)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理解中国当代作家的创作方法和文学价值。
五、教学安排
1.课程修读注意事项
(1)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不要成为在场的缺席者。
(2)跟随教学进度认真阅读指定小说篇目。
(3)尽量选择作品的纸质版本阅读(通过图书馆借阅),不要使用没有版本说明的网络电子版。
2.教学内容(按 学时)
引言
1) 关于课程性质和教学设计
2) 简单介绍本学期讲授内容
3) 几点要求
第一章 导言:“读什么” 与“怎么读”(第1-4周)
1) “青春文学”与青年“构型”
2) 文本细读的方法与旨求
内容要点:
1) “青春文学”的概念,解读“青春文学”的基点、角度:青年人“型构”(configuration)——① 文学作品中的青年人形象,② 塑造青年形象过程中运用的情感态度、认知方式和思想观念;
2) “青春”为何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重要议题;
3) 阅读文学作品也是一种训练,训练读者对文学语言和文学美感的感受能力和把握能力,理解作品中隐藏的多层次的内涵,进而发现人性的丰富,同时也使自己的心灵世界受到滋润,充盈、丰富起来。所以,文本细读也需要一定的方法,简单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二章 “青春”遭遇“远方的世界”
铁凝:《哦,香雪》(第5周)
内容要点:
1) 意象分析:火车,铅笔盒。
2) 香雪投射到铅笔盒上的欲望,和虚荣抑或尊严有关?
3) 今天回望香雪当年的选择,会有什么发现。
王安忆:《妙妙》(第6周)
内容要点:
1) 两种小说阅读的视角——同时代性、反思性。
2) 高势能的文化符号对于人的影响。
3) 小说结尾,人物命运的开放性走向。
第三章 爱情与现实
路遥:《人生》(分组讨论课篇目)(第7-9周)
内容要点:
1) 高加林人物形象分析。
2) 在当年的环境与今天的语境中,分别来理解高加林的人生选择。
马小淘:《毛坯夫妻》(分组讨论课篇目)(第10周)
内容要点:
1) 温小暖人物形象分析。
2) 是否认同温小暖这个人物,其实埋伏着一个对于人物评价的分歧(“稳妥地解决”到底是如何发生的?):① 温小暖的举动是出于自然人性,她真的和别人不一样,主流社会营造出来的成功人士生活样板和价值体系,对她而言具有天然免疫力。② 温小暖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她也是想要的,但是,她对自己的“想要”,进行了一个反向的处理、一种强行的克制和压抑。那么她到底是哪一类人?
第四章 在历史的漩涡中
阿城:《棋王》(第11周)
内容要点:
1) 如何理解“棋”与“吃”的平衡。
2) 生命的具体性、生活的整全性。
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第12周)
内容要点:
1) 成长小说的结构。
2) 意象分析:山和云,苹果,红色背包。
3) 人物命运走向的开放性。
第五章 失败者之歌
郑小驴:《可悲的第一人称》(分组讨论课篇目)(第13周)
内容要点:
1) 文学史上的青年失败者形象。
2) 进城、归乡——建构现代主体的方式。
3) 如何看待这个“失败者”。
叶弥:《成长如蜕》(第14周)
内容要点:
1) 父与子的人物结构及其象征意味。
2) “弟弟”人物形象分析。
3.课程考核
网络课堂讨论(E-learning):占25%
(1) 欢迎有独特看法、能结合一己人生体验的发言。
(2) 欢迎同学自发围绕一个共同主题进行深入或展开驳论。
(3) 长篇大论或三言两语皆可,关键在于看法的独特性。
分组讨论:占25%
(1) 分组讨论的题目在E-learning公布,请事先有所准备。
(2) 分组讨论的题目预设着不同的答题立场与态度,由此区分不同组别。在“组别内”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欢迎“组别间”的对话与交锋。
(3) 分组讨论课共三次,缺席二次以内期末成绩扣减一个等第;缺席三次最多给“D”。
期末考试(课程论文):占50%。
4.小班研讨或课外实践
小班讨论由助教组织,人数为每班20名左右学生,时间一般安排在课后或周六的下午。
暂拟讨论三次,讨论主题分述如下:
路遥《人生》:
1.你如何看待小说中高加林的两段感情(与巧珍、与亚萍)?
2.你如何理解高加林的人生选择?如果你是高加林,设身处地会如何选择?——A:认同高加林,B:不认同,C:介于上述两者间。
(注意:如果你的态度是承认高加林有道德瑕疵,但依然会作出和他一样的选择,那么就是A态度)
马小淘《毛坯夫妻》:
1.“我”认同温小暖所选择的生活道路和心理逻辑,理由是?
2. “我”不认同温小暖所选择的生活道路和心理逻辑,理由是?
郑小驴《可悲的第一人称》:
1.对于小说中的“我”来说,北京的生活和拉丁的生活各是怎么样的?比如,在北京的时候,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处于何种状态?
2. “我”对于自己在拉丁的生活,有无态度的变化?请以具体例证说明。 3 你如何理解小说中“我”的这段逃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