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稿

《人生》讨论稿

      在我们的讨论中,大家大多认为高加林从未有所谓的真爱,只是单纯地随条件变化而偏向于某人。但我认为,高加林的真爱一直是巧珍。
 

      高加林一开始对巧珍是没有爱的,更多的是对初恋的新奇感。高加林和巧珍的初吻之后,高加林说的第一句话是“巧珍,你以后要刷牙。”之后一段时间,高加林一直感觉后悔:实际上他看不上不识字的巧珍,更多的只是感动,而不是爱。虽然双方家长都认为高加林在高攀巧珍,但高加林在心底一直认为巧珍是配不上自己的,他有文化、有理想,而巧珍只会劳动,字也不识。巧珍一直对父亲没有送自己上学心存芥蒂,她的内心是自卑的,尤其是在高加林这个才子面前。但是巧珍的善解人意和温柔体贴使高加林第一次感受到了爱情的滋味,巧珍的真心很快也换来了高加林的真心。高加林对巧珍的爱是在巧珍浓烈和细致的爱意下慢慢培养、加深的。在这一段关系中,高加林处于绝对的支配地位,他有着打扮巧珍的权力,巧珍对高加林言听计从,巧珍的懂事和隐忍使他们从来没有爆发过正面的冲突。高加林爱巧珍的外貌、爱巧珍的性格、爱巧珍对他的体贴,唯一不招他爱是巧珍的文化程度,以及选择了巧珍就意味着妥协、认命、当农民。

      高加林对黄亚萍的好感是从始至终的,黄亚萍在高加林心中一直是红颜知己。他们文化相近、有共同语言,彼此又有着距离感、新鲜感和神秘感,这些感觉和年少懵懂时的喜欢相糅合,使他们具备了走到一起的感情基础。但是单单有感情基础并不足以让高加林抛弃巧珍,高和黄在一起的动机是不纯的,高更多考虑的是跟黄去南京后自己光明的前途。红颜知己一旦成了身边恋人,红玫瑰也就变成了蚊子血。虽然两人的恋情浪漫而美好,但是他们的关系却充满了矛盾与冲突。在这一段关系中,黄亚萍任性而强势,高加林渐渐处于弱势地位,需要听从黄的吩咐,黄有着打扮高的权力。高加林自身带些骄傲的性格使他难以接受这种弱势地位,常常有些后悔地怀念起巧珍,对巧珍的思念最终在雨夜寻小刀事件后爆发。高加林对黄亚萍并不是真正的爱,最开始是对年少时得不到的“白月光”的占有欲,紧接着是对光明前途的渴望,最后是对现代文明的罗曼蒂克生活的向往。

      高加林的悲剧根源于时代,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将人的命运牢牢锁在一片土地上,而农村与城市的生活水平差距巨大;也归因于性格,高傲而自尊的他无法接受自己成为农民,为了光明的前途甘愿牺牲一切。内外的双重作用共同造就了高加林的悲剧。当我读到巧珍对他的好、读到分手时巧珍说的话,我痛恨高加林、批判高加林。但当我读完整本书,我发现这远远不是一个负心汉孤独终老的故事,其中涉及的户籍制度、城乡差距、改革阻力、官僚腐败等问题无不发人深省。世间安得双全法,高加林并没有做错什么。扪心自问,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如果我们是高加林,如果我们也有高加林那种骄傲又不甘人下的性格,又有几个能作出完美的选择呢?

 

©2017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技术支持:维程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