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稿

《人生》讨论稿

16300110030 唐晓菁 汉语言文学

      高加林的两段爱情,没有一段算是“真爱”,但是巧珍与亚萍两相对比,高加林应该是更爱巧珍的。

      上编的最后,当高加林要离开农村的时候,书中是这么写的“他久久地站着,望着巧珍白杨树一般可爱的身姿;望着高家村参差不齐的村舍;望着绿色笼罩了的大马河川道;心里一下子涌起了一股无限依恋的感情。尽管他渴望离开这里,到更广阔的天地去生活;但他觉得对这生他养他的故乡田地,内心里仍然是深深热爱的!”这是一个很有画面感的镜头,若放在电影中,镜头渐渐拉远,背景逐渐虚化,巧珍渐渐与高家村融为一体。

      而高加林与黄亚萍的过往,他是这么评价的“中学时期的交往像雨后蓝天上美丽的彩虹一般,很快就消失了,变成了一种记忆中的印象。这印象以前也偶然从心头翻上来,叫他若有所失地惆怅一阵;但接着也就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黄亚萍是与高加林的中学时期相联系的,而高加林的中学时期是他接受知识、前途光明的一段时期。

      巧珍是高家村的缩影,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愚昧落后的一面。书中反复强调、渲染了巧珍的外貌美,其实就是高家村的自然美。这份美就像上文提到的,是存在于高加林内心最深处的。当高加林“走后门”被揭发,再次回到农村的时候。巧珍为他百般着想,其实就和村里的人对他真诚地安慰是一样的。“亲爱的父老乡亲们!他们在一个人走运的时候,也许对你躲得很远;但当你跌了跤的时候,众人却都伸出自己粗壮的手来帮扶你。他们那伟大的同情心,永远都会给予不幸的人!”巧珍的不懂文化,与高家村的落后也是一致的。书的最后,德顺对加林说“就是这山,这水,这土地,一代一代养活了我们。没有这土地,世界上就什么也不会有!”高加林始终还是土地的子孙,他对高家村无法割舍,巧珍也会始终在他心中最深处。

      以黄亚萍为代表的初中时期,代表的也是县城与前程。他在黄亚萍面前是不自信的,他不敢保证黄亚萍会不会因为别的男人而“把他甩到一边”,但是“他就敢保证巧珍永远会爱他”。因为生他养他的土地绝不会抛弃他,而复杂多变的县城局势,不知何时便会将他抛弃。

      因此,高加林对于巧珍和亚萍的选择,不仅仅是选择了巧珍就只能留在高家村,而选择了亚萍就能有机会进县城去追求自己的前程这么简单。高家村和县城不仅是加林做出爱情抉择之后自然所导致的结果取舍,而是高家村和县城是他过去的人生经历中各自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们在高加林心中所占的比例会影响他的爱情选择。从书中看来,高加林与故土之间总是有着牵绊和联系,出于这份羁绊,巧珍会始终留在高加林心中。

      高加林在奋斗的道路上没有做错,他的人生悲剧一定程度上是由社会严格的人口流动限制所导致的。

      《人生》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边缘人”,是德顺,称他为边缘人是因为他与高加林、刘巧珍、黄亚萍等没有血缘关系和情感纠葛,他与故事中所涉及到的主人公的距离是比较远的(这里强调了血缘关系,是因为乡村本就是个靠血缘关系联系起来的地方,书中所涉及的也不过就是几个家族的纠葛)。因此,他可以以一种更加客观和冷静的视角来看待高加林的人生。他与高加林之间成了忘年交,他也是第一个发现了巧珍和加林之间的爱情的。书中对于德顺的爱情也有比较详细的描述和刻画,德顺是以一个农民的身份爱上的是店主家的女子,最后店主家的女子被天津一个买卖人给娶走了。德顺与这个女子之间、这个女子与天津的买卖人之间都是有身份等级差异的。与高加林“渣男”形象相比,德顺是很专一的,但是他的专一并没有给他带来一个圆满的结局。

      书中唯一一对成功结合的年轻人是马拴和巧珍。他们能够成功的原因,我觉得正是因为两人地位相当。马拴和巧珍“求婚”的时候他是这么对巧珍说的,“再说,你也甭怨高老师,人家现在成了国家干部,你又不识字,人家和你过不到一块儿。咱乡俗话说,金花配银花,西葫芦配南瓜。咱两个没文化,正能合在一块儿哩!”在这里,马拴充分强调了身份或是等级上的差异,他并没有称高加林为“加林”,而是“高老师”,似乎是一个很有礼貌的称呼,但是更是一种身份上的疏离,他要让巧珍意识到,她与高加林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国家干部”和“咱乡俗话”中,“国家”和“乡”的两个地域范围,也是一种对立,再一次强化了这份鸿沟。

      当巧珍告诉父母自己的婚礼要按乡俗来的时候,她爸爸说“我们那时是旧式的”,巧珍说“旧的就旧的!”。在她心里,高加林是一个新式的人,也是一个追求新式的人,因为他接受过教育,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他的广阔天地不在农村。而自己和马拴是农民,他们就应该用旧的形式结合。书中对这一场“旧”式婚礼,有很详细的描写,按照流程每个步骤都严格地按部就班,在电影中对这一场景的刻画时间也是比较长的。剧情越拖沓、节奏越慢,我们一方面能够通过反衬体会到巧珍内心的痛苦;另一方面电影中饱和度较高的大红色画面的渲染给人压抑与沉闷之感,这其实也是农村这个地域范围对巧珍的压制和局限。

      而高加林与巧珍之间有着知识文化水平之间的差异,他与亚萍之间的差异是社会等级之间的差异,社会的固化一定程度上是导致爱情悲剧的原因。也就是说,在城乡差异较大,农村和城市人口流动受限的当时,想要跨越身份等级的间隙结合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这是导致高加林人生悲剧的无力反抗的因素。

©2017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技术支持:维程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