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向晨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核心课程委员会主任
工作职责:主管通识教育中心工作,总体负责新一轮核心课程建设、《通识教育评论》主编
个人简历: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委员会主任、哲学学院院长。担任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上海中西比较哲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法国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指导委员会委员,世界汉学大会理事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近代哲学、法国哲学、犹太哲学以及比较哲学研究、通识教育理论等。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上海市等项目9项,参与重要项目3项。发表论文100余篇,著作、合著4部,译著2部。
2019年获评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上海市育才奖、复旦大学本科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其牵头或参与的教学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年)、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2017年)、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2016年)等荣誉。科研方面,其多项著作、论文获得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三等奖、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承担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负责人:融通与整合:复旦大学通识核心课“基本课程单元”与跨学科教学团队建设(2015 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复旦大学在线通识核心课程建设(2016 在线教育研究基金(全通教育)重点课题)。
任军锋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核心课程委员会委员
工作职责:主管在线核心课程建设、“复旦通识”系列丛书出版
个人简历: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教授。哈佛大学中美富布赖特(Fulbright)研究学者(2009-2010),牛津大学“太古”(John Swire & Sons)高级访问学者(2003-2004)。主要研究领域:政治学理论、西方政治(思想)史、美国政治。著有《帝国的兴衰》(2017)、《超越左与右》(2015)、《民德与民治》(2011)、《地域本位与国族认同》(2004)等。主要开设课程:修昔底德战争史、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西方政治史、美国宪政经典等。曾被评为复旦大学2011届本(专)科毕业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曾担任2016年第八届“全国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讲习班”授课导师。
才清华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
工作职责:主管对外交流与合作、通识游学课程、助教管理与培训
个人简历: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哲学博士(2007)。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中心访问学者(2010.5),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访问学者(2013.6-9),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驻访学者(2018.3-6)。主要研究领域为魏晋玄学、先秦道家。近年研究主要聚焦于中国哲学中的语言哲学问题,道家思想在海外的传播、发展与研究。著有《言意之辨与语言哲学的基本问题—对魏晋言意之辨的再诠释》(2013)。主要讲授课程:《老子》(国学方向专业必修课);《老子》导读(通识课);先秦道家与墨家(全英文,中国哲学与文化英语硕士项目专业必修课)。
陆一
通识核心课程委员会研究专员
工作职责:通识教育研究,核心课程评估及质量保障
个人简历: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复旦教育论坛》副主编、编辑部主任。清华大学教育学博士(2013)日本东京大学教育社会学硕士(2010)复旦大学学士(2007)主要研究领域为通识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育考试改革与中国社会,大学课程教与学等。主要讲授课程:高等教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研究中的质性研究方法。致力于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思想理论、制度模式与教学实践贯通的研究,专著《教养与文明——日本通识教育小史》获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等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中国大学通识教育建设成效分类评估研究”“中国教育评价问题系统化改革研究”等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综合改革重大课题。研究和政策建议多次获中央领导批示。兼职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素质教育分会学术顾问、北京大学通识教育校外咨询专家、西湖大学通识教育顾问、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教育顾问等。
中心特邀研究员:梁美仪,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大学通识教育主任
刘丽华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办公室主任
工作职责:主管核心课程建设及中心办公室的具体工作、核心课程委员会秘书
应建庆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办公室成员
工作职责:核心课程模块协调员、通识游学课程、课程日常管理、助教管理等
赵元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办公室成员
工作职责:核心课程模块协调员、“复旦通识”系列丛书编辑、《通识教育论》编辑、在线课程建设等
乔译萱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办公室成员
工作职责:核心课程模块协调员、“复旦通识”微信公众号编辑、对外宣传与交流、复旦通识系列讲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