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教学品质,推进核心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生核心能力,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于2021年1月9日召开“2020年度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教学研讨会”,会议主题为“推进核心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生核心能力”,来自全校相关院系的60多名任课教师、核心课程委员会成员、院系教学院长/系主任等参加了会议。
主会场由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政治学系教授任军锋主持。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教授总结了这一年以来通识教育中心围绕通识核心课程的建设开展的工作成果, 2020年建设新课10门,“提质升级”课程100余门;围绕“提高小班研讨质量”召开师生座谈会,听取多方意见;组织教学研讨,打造教学共同体;举办“未来教师训练营”和优秀助教评选,提升助教综合能力;举办第二届“卿云杯”全国通识课程论文大赛、学期优秀通识课程论文评选以及学术写作系列讲座等活动,培养学生学术写作能力;开展并完成2期线上游学“春秋与孔子的历史世界”,丰富通识游学课程体系;进一步推进与澎湃新闻、哔哩哔哩视频、三联中读、复星艺术中心等多平台机构的合作,提升复旦通识社会影响力。2021年,将继续开展核心课程“提质升级”工作,优化“大班授课、小班研讨”制度,持续提高学生学术写作能力,丰富讲座、出版、平台合作等通识支撑体系,提高学生在通识教育中的参与度等。
复旦大学任重书院院长、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古典诗词导读”主讲教师陈尚君围绕中国古代的学术、教育和科举制度对当今通识教育的借鉴意义做主题报告。我国古代按“经、史、子、集”分类的学术传统在近代受到西方学术体系的冲击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我国古代的学术传统和教育制度中仍有对当今通识教育具有启示的部分。围绕儒家经典开展的教学构成了中国古代通识教育的主要内容,虽然历朝历代的教育内容和考察方式具有严重的脱离现实的问题,但其中对大量经典典籍的涉猎、解读和考察也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受教育者的综合素养,如知识面、写作能力和体悟能力等。现代大学的分科制度也要考虑到知识的融通性,开展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成为应有之义。
为进一步推动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激励教师投入通识课程教学,从2018年开始,通识教育中心将每年评选“年度通识核心课程优秀教师”3名,授予获奖教师荣誉称号并给予每人5万元奖励,以表彰教师在通识课程教学中的贡献。经通识核心课程委员会评选,中国语言文学系段怀清教授、历史学系陈雁教授、生命科学学院杨继教授获得2020年度“复旦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年度优秀教师”荣誉称号。三位老师也在本次会议上分享了他们多年开设核心课程的教学经验。
2020年度优秀教师接受表彰
中国语言文学系段怀清教授分享了“中国现代文学名著选讲”通识核心课程的课堂讨论与小班讨论的经验,强调在教学中要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他肯定了在小班讨论中助教团队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由教师主导和参与下的课堂讨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助教带领下的小班讨论无法取代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发言的评价与肯定,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维持产生很大的激励效果。除了事先布置好的阅读材料和讨论问题外,他还会在课堂中与学生产生即兴互动,对同学们讨论的内容进行追问和反馈。
历史学系陈雁教授的“性别与历史”课程迄今已开设13年,作为一门非常受学生欢迎的通识核心课程,每学期选课人数都会“爆满”。陈雁老师认为:受学生欢迎的通识课不一定就是“水课”。她会在教学目标、阅读材料和讨论问题等环节的设计上注重与学生生活的相关性,让学生体会到性别问题的重要性与性别研究方法的作用。同时,陈雁老师也分享了如何利用线上会议平台进行小班讨论的经验,也提出了未来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改革的展望。
生命科学学院杨继教授对 “生命进化论”通识核心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理念做了介绍并进行了教学经验分享。杨继老师认为,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愈发凸显其重要性,也要求我们用进化的思维去看待世界:以全局的观点去考虑事情的整体方向与趋势;顺应时代的趋势去谋篇布局,主动拥抱变化;在快速变化的时代,选择快速行动迭代自己。同时,杨继老师对现有通识教育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反思:自然科学类通识核心课程量占比偏低;现有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还停留在科普层面,缺乏通识性和对学生核心能力的训练等。
随后,与会老师围绕“推进核心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生核心能力”进行了分组讨论。教师们普遍认为,学生的核心能力应包括经典阅读能力、倾听表达能力、学术写作能力、反思批判能力、创新能力等;教师应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重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不同类型的通识核心课程应侧重于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核心能力,如经典研读类通识课程主要培养的是学生阅读、写作和表达的能力,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更应强调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生命关怀类通识课程要帮助学生建立“维护和增进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能力。同时授课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和能力,促进教学相长,改革现有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体验,全方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效。
讨论中,与会教师也分享了有关小班研讨和助教工作的宝贵经验,普遍认为,教师应该更多地参与到学生的小班研讨环节中,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和反馈,并且要更好地发挥助教在小班研讨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课堂讨论和小班研讨的能效。本次分组讨论还特别邀请了修读通识核心课程的学生代表参与,他们建议核心课程教学中应促进学生建立“通识学习”与“专业学习”之间的关系,加强对科学类通识课程的建设,解决文科生修读的畏难情绪等; 优化评分标准,公开透明、呈现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增加老师与同学的互动机会等。
本年度核心课程教学研讨会的召开,有助于任课教师全面了解核心课程新一轮建设的情况和要求,深入推进核心课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通过优质核心课程和优秀课程教师的示范效应,为下一步全面推进核心课程的“提质升级”营造良好的氛围,形成普遍共识,推进复旦通识教师“共同体”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