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后 ——寓封建于郡县

民主社会的信仰危机与精神建设

王寅

在封建社会中,宗教的等级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相融洽,同时宗教作为贵族社会的最高权威,为贵族时代的政权提供合法性的来源。但是随着政治领域的世俗化,宗教和政治之间逐渐分裂。民主社会并不是天然拥抱宗教,近代民主革命的对象之一就是天主教会,宗教在民主社会也没有天然的道义正当性。在《旧制度与大革命》第一编中,托克维尔就将法国大革命看作是一场宗教革命为形式、带着宗教革命的外表展开的政治革命。旧制度已经生产出了社会的变革力量,促进实现了整个社会的大变革,并通过革命将自由、平等的普遍价值传播到整个欧洲。在民主化运动过程中,民主的力量与宗教的势力发生了严重的冲突,传统的宗教价值观与民主社会独立的意志、自由的精神相冲突。这种世俗政治与宗教之间的分裂构成了民主社会的严重的信仰和精神危机。

民主化时代的到来,社会流的动性极大地增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家庭形态的嬗变让旧有的社会组织被打破,社会关系的纽带变得松弛。每个人能够获得的机会比以前多了,但是每个人能够获得的来自周围的支持和资源少了,人们的生活的圈子越来越小,力量变得弱小,眼界越来越狭窄。启蒙运动和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进程影响巨大,让民主时代的人们深陷物欲的同时又深信“人人皆可为尧舜”。在这样的情况下,旧有的社会权威被打破,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不断地膨胀,凝聚社会的精神纽带变得危险而脆弱。

民主时代的人典型的精神状态:

我是旁观者;

我为我自己;

人人皆可为尧舜;

我的力量很弱小。

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何重新建设民主社会的信仰权威,解决民主社会可能出现的信仰和精神危机,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托克维尔首先认为,在民主社会世俗精神重建的过程中,宗教至关重要。

第一个方面。人类的任何行动,不管人认为它有什么特殊性,都是以一般观念为其余一切事物所产生的共同源泉。即使训练有素的哲学家可以摆脱生活的琐事,探索事物的真理,但是个人力量有限,所发现的仍可能是为数不多的而且是相互矛盾的概念。而有关上帝和人性的一般观念,是一切观念中,最适于使个人理性避免习惯性影响的观念。宗教的首要目的及主要好处之一,就是对这些重大问题中的每一个问题,都能提供一项人人都可以理解的永久性的解决方案。自由的国家里面如果没有宗教,无力应对认识提出的调整,认识也会陷入混乱。人们的精神就容易变得萎靡不振,这会滋生专制的因子,培养奴役的公民,而托克维尔认为专制是民主社会最大的危险之一。所以托克维尔在《在美国宗教是怎样利用民主的本能》中说“人要是没有信仰,就必然受人奴役;而要有自由,就必须信仰宗教。”

第二个方面。民主时代社会是一个扁平化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大部分人往往都表现得琐碎、软弱、封闭、狭隘,宗教的最大的功用,就是把人的思想与精神境界提高到日常的生活之上,教导人们要对人类承担某些义务,或与其他人共同承担义务,这刚好可以弥补民主国家所固有的缺陷。

第三个方面,对于上帝的信仰,可以把人们的思想从自己的生活中解放出来,弥补民主社会的科学、文化与艺术创作过程中所匮乏的想象力。在第十七章《论民主国家的诗的某些源泉》中,托克维尔提出,旧的诗歌的源泉大部分都枯竭了,而新时代诗歌的重要源泉是与人类生存、演变和未来有关的一切事物,在新时代由于人们把人类看作是一个整体,所以他们也容易相信人类的命运是受同一个神意支配的,并能从每个人的行动上,看到神经常用来指导人类的总计划的影响,而这为民主时代的诗开辟了丰沛的来源。

这种想象力不仅可以弥补科学、文化与艺术的不足,还可以将人的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连接起来,重新建设可以约束个人信仰的约束体系。对于来生的想象,对于上帝的信仰,对于“善报”、“现世报”的理解可以教育人们约束自己的行为,为膨胀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悬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人们在不断地追求个人利益的道路上,可以偶尔抬起头来,仰望上帝和天堂。

可以说,托克维尔不关心具体的宗教派别有哪些,也不关心宗教的教义到底是怎样样影响到美国的。宗教在美国发挥的作用更多的是一种社会功能,在于为美国人提供永恒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一种共同的信仰,提供一种共同性义务的思想源泉,将人们的精神带到了日常的生活之上,将人们想象力的从生活中解放出来,抵抗民主社会的专制危险,维护人们的自由,治民主社会之弊。

贝拉在《公民宗教在美国》中,曾经将这种作用形象地比喻为“政治领域的宗教维度”。贝拉认为,在美国,有“一种精微的、得到充分制度化的公民宗教”,它拥有自己的一整套“信仰、象征和仪式”。尽管公民宗教认信方式上“部分源自基督教,但它本身却不是基督教”,它不等同于某一个具体的宗教派别,也不代表某一种具体的宗教教义。

美国的公民宗教“并非是对美利坚国家的崇拜”,而是美利坚民族对于过去经历、现在遭遇、未来命运的一种普遍的、超越现实的、宗教意义上的终极理解。“它关注的是美利坚如何成为一个人类按照上帝的旨意所能建立的最完美的社会,从而成为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指路明灯。”

肯尼迪总统曾经在就职演说中,说,人民的权力不是政府给的,而是上帝给的,神迹必须通过我们的双手实现。肯尼迪所认识的到政治领域的宗教维度不仅为人的权力奠定了基础,从而杜绝政治专断,而且为政治过程提供了超越目标。

而这种“政治领域的宗教维度”的看法与托克维尔所认为的宗教在民主社会中的作用相契合,也印证了托克维尔关于宗教对民主社会精神建设重要性的论述。

那,宗教在美国,是怎样利用民主的本能的了?换句话说,宗教是如何在美国实现“现代化”的了?托克维尔发现,政教分离是宗教在美国发挥影响力的关键。而美国从建国开始,就确立了政教分离的原则。政治与宗教从一开始就彼此和谐,对于上帝的信仰是美国自由精神的源泉。托克维尔说过,“在美国人的脑海里,基督教与自由往往被混为一谈。”因此,我们发现,政教分离的原则不仅没有消灭宗教在美国社会的影响,相反,它促进了宗教在美国社会的现代化。

另一方面,托克维尔认为,在民主时代,宗教想要深入人们的精神世界,就应当注意规定自己的活动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对人的精神施加影响,而在这个范围之外则任其完全自由。这是更加符合资本主义时代精神的做法。如果宗教让人们不追求现世的幸福,人们就会摆脱宗教。在美国,神职人员承认多数对人们思想的支配作用,决不把人的视线引向和固定于来世,肯定和鼓励教徒从事实业活动。这为天主教在美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天主教在美国做到了这样的克制,与美国商业社会的发达;美国的清教徒传统,和美国没有欧洲教会专制统治的历史有着重要的关系。

不得不说,中国现在的社会也面临着严重的信仰与精神危机。不仅如此,与西方社会不同的是,中国还是一个“无神论”的国家,中国社会还没有宗教信仰。自古以来脑海里面就缺乏宗教维度,缺乏真正的超验性体验,中国古代的百姓信仰的神数量庞杂,很多都是“有用神”,这更多的是一种功利主义的做法,难以构建强大且持久的约束性信仰体系。同时虽然中国古代也出现过许许多多的宗教,但是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都无法与基督教在西方社会的影响力相匹敌。长久以来,中国社会的信仰体系和世俗理性的源泉都是儒家,儒家就是长久以来中国传统思想的正宗,无论是王侯将相、乡绅贤达还是普通民众、愚夫愚妇,都是以儒家的思想作为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指导。

因此,我认为,即使无法断定儒家如果保持着专制时代的影响力可以帮助现在的中国社会建设有效的信仰和精神体系,也不能否认一个事实,那就是现在中国社会的精神危机与儒家思想的衰弱有着重大的关系。传统认为儒家思想的衰落是因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在我看来,如果论儒家的正统地位,的确是随着专制时代的终结而终结,但是儒家思想作为社会权威信仰和官方哲学生命力、影响力的衰竭,却远远早于专制时代终结的时间。

我理解的儒学有两种层次,一种是士大夫层面的儒学,如张载所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对士大夫们提出的历史使命。另一种层次是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过的,“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子弟,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家守业”。这是世俗社会、普通百姓的价值取向。我认为第二种层面的儒学离我们最接近,这种理性的、束缚性的信仰体系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离托克维尔认为“宗教在美国所发挥的作用”也最接近。但是程朱理学的兴起让儒学又遇到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个问题与托克维尔所描述的,宗教在民主社会遇到的问题十分相似,就是这套信仰体系的成本太高了,对于人们的生命索取的过多,这一点在物质生产与消费繁荣的社会里最明显。因此在宋明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和租佃制经济的兴起,对程朱理学的信仰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危机。正是同一个时代,高扬着“人人皆可为尧舜”的心学在乡野市井乃至庙堂之上兴盛了起来,心学部分地解放了对个人的束缚,但这不是最严重的,真正的问题在于大部分人不再信仰程朱理学,但是仍然高举着程朱理学的旗帜,“满嘴孔孟,满腹盗娼”,越来越虚伪、越来越浮躁。从理学盛极而衰、心学兴起的时候,儒家才真正走向衰落,这种衰落在明清繁荣灿烂的市民社会、社会矛盾日趋尖锐不可调和、专制走向极端的时代背景下显得尤为不可逆转。即是董仲舒、韩愈、张载、朱熹再世,儒家也不可能完成“现代化”的任务。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理学在明清社会遇到的问题和宗教在民主时代遇到的问题有着相似之处。都是一套成本较高、束缚较多的传统权威性信仰体系如何在物质生产消费繁荣的社会里完成自身的“现代化”。但是问题在于,自孔子“不语怪力乱神”、“未知生,焉知死”以来,中国的这套信仰体系里面就没有过超越现实的精神维度,因此,一旦伦理纲常这样外在性的束缚遭到社会物质生产和消费的猛烈冲击,儒学往往手足无措。最后只能教育民众反求诸己,“人人皆可为尧舜”,将锁住欲望的钥匙交还到民众自己的手上。但是问题在于,又有多少普通人能够有足够的想象力和意志力靠自己自我约束、节制欲望、培育道德、培养想象力了?此外,宗教在美国发挥作用的根本原因是确立了“政教分离”的原则,然而儒家建立的信仰体系对于统治者和社会精英的示范性要求很高,因此儒学要发挥作用必然要仰赖官方哲学和正统思想的地位。

参考古今中外的现实,想要通过建设官方思想来重建中国社会的束缚性信仰任重道远。更加实际和理性的做法是,通过建立体系化的法律和制度,通过社会舆论宣传,通过扎实的理论工作,通过建立有利的文化氛围,营造多层次、多元共存的社会参与体系,促进民主参与社会治理,参加协商民主,参加基层社区自治,开展多层次、建设性的社会化讨论,鼓励不同社群的交流,鼓励民众与政府、民众内部的交流,鼓励民众参与公共政策的社会化大讨论。不断强化个体“我来,我见,我参与”的自我感觉。

理性的现代社会民众的精神状态应该是:

我是参与者;

我是讨论者 ;

我对整体和结果产生影响;

我与集体互相影响;

伟大的事业有我一份。

 

©2025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