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妇女状况资料

       通常认定的人类出生婴儿性别比105 , 在103一107之间浮动。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出生性别比有明显升高的趋势,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和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及其他专项调研资料的研究报告显示,1982、1990、2000、2010年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分别为108.47、111.3、116.86、121.21,已远远高出联合国确定的102~107的值域范围。另外,由于农村的性别比比城市更高,因此对于农村应有相应对策。上述的实证研究结论可以推导出,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地区的文化教育水平,促进农村妇女地位的提升,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开展关于生育文明观念的教育与宣传活动,引导人们逐渐消除男孩偏好的观念,加大打击性别选择性堕胎和流产行为,政府加强监管和惩罚力度,这些将有助于降低农村地区人口出生性别比的程度。

       当代中国的家务劳动时间有明显减少,但女性依然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即使在男女的经济收入的情况下,总体情况来看,女性仍是家务活动的主要负责人。简单地来讲,经济依赖与性别观念对于家务劳动的分工都是有影响的。但对于男性与女性,这种影响模式是不同的。

       在现代,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职场,职场的平等问题也成为当代研究性别平等的重要话题。研究发现,生育对我国女性工资率有着显著地负面影响。每生育一个子女会造成女性工资率下降约7%,且这一负面影响随着生育子女数量的增加而变大。这主要来自与客观上生育导致女性的生育率下降,和主观上雇主对女雇员的不满。

       想起之前听过的一句话,如果不是因为你以为我们之间有差别,我们本不会有这么大的差别。或许人与人之间在智慧与道德上会有差别,但性别不是划分人的层次的标准。我们不应歧视女性的智慧与道德。我想要查找资料辅佐这一观点,但在《中国女性教育的特点及其跨世纪发展趋势_张明芸》与《大学生性别比逆转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_曹长德》这两篇论文的数据有所排斥,只得作罢,但我仍保留这样的观点。

 

                                          

 周云 国外出生婴儿性别比的研究 第21卷第4期1997年7月 人口研究 P62

 刘华 杨丽霞 朱晶 陆炳静 农村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研究——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实证检验POPULATION JOURNAL P5-P6

 刘华 杨丽霞 朱晶 陆炳静 农村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研究——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实证检验POPULATION JOURNAL P14

 刘爱玉 佟新 付伟 双薪家庭的家务性别分工:经济依赖、性别观念或情感表达 社会 2015·2 CJS第35卷

 生育对我国女性工资率的影响 於嘉 谢宇 人口研究 第38 卷第1 期2014 年1 月 P18

©2025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